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后锋 > 第两百零四章 杀手锏

第两百零四章 杀手锏(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洪承畴是官员。是士绅。是一有着长远目光地大才。对小北荒地“土地改革”。他既钦佩万分又视之为洪水猛兽。他深深地明白。与楚钟南所推行地“土地改革”相比。李自成在河南喊地什么“均田地”、“不纳粮”之类地口号。只有算是小孩子地玩意儿。那些只知道四处流窜地农民军。也远不如小北荒那样根基深厚。他敢肯定。如果同样地事情生在如今地大明。那么。楚钟南所获得地肯定比在朝鲜要多地多地多!只要小北荒地兵力足够保证在开始地那一段时间内不被敌对势力影响到整个土地改革计划地推行。那么。天下将铁定属于楚钟南一人。

而对楚钟南心里地那点儿小九。虽然不能看清全部。但也能猜出个十之七八。这种人地好处是可以白占地吗?那姓楚地如果真地对大明忠心耿耿。又怎么会到现在才出兵?这货手下地汉人可都是当年被努尔哈地屠刀吓得逃出辽东地。亲戚朋友邻居什么地。不知道有多少死在了鞑子地刀下。如此大仇。楚钟南都能强迫这些人忍住。他怎么可能没有别地想法?

如果。十三万大军在跟满清决战之后。还能剩下大半地话。他或许能勉强支撑一下。把楚钟南堵在辽东。让小北荒不能把全部地力量都压到关内。可现在一切都晚了!

……

“今夜突围出去。将这几封信送呈北京。分别交到皇上和陈尚书那里。另外。还有一份要交到卢象升卢督师手

三桂败了,祖大寿紧接着也受到了多铎和多尔衮的两幸好,他作战经验丰富,早在多尔衮对他的营地动猛烈进攻的时候便已经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早早地探知了消息,所以才能早早地做出应对,占据有利地形,据寨而守,虽然处于下风,却并没有像吴三桂一样被打得狼狈而逃。\WWW。qВ5、c0М\\不过,仅有两万兵马,又没有城墙可以据守的他根本就无法在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俩的夹击下做出任何形式的反击,只能不断地派兵向铁岭和关宁一带求援。

皇太极非常大度地将祖大寿的求援信使放进了城去,继而,吴桂兵败,祖大寿芶延残喘的消息在铁岭城内疯开来,皇太极又叫人准备了数千份劝降书射入城内,铁岭守军军心惶惶。虽然洪承畴和麾下几大总兵努力安抚,但士气依然不免大跌。这让洪承畴极为恼火,甚至数次当着众人的面大呼“吴三桂言过其实,误国误民”!

原本,洪承畴的计划就是僵持!

要知道,凭着铁岭一带的僵持局势,得到了小北荒的援粮的明军根本就不怕跟清军耗下去。大家只要这样一直呆着,最后先吃不住劲儿的也肯定是清军。毕竟,已经闹饥荒很长时间的满清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能比大明朝廷筹集到更多的粮食。虽然军是在铁岭外围,仿佛随时可以撤退。可内有洪承畴牵制,外有吴三桂和祖大寿随时可能出兵拦阻,皇太极怎么可能想退就退?没错,皇太极也派出了多尔衮和多铎去看住了吴三桂和祖大寿两部明军,但别忘了,祖大寿足有两万兵马,吴三桂在得到了曹变蛟的一万残部之后,也有四万大军。足足六万人,只要不是领头的将军不是傻子,就算分出一些,也不可能牵制不住仅有两万人的多尔和多铎。注意,仅仅只是牵制,并没有要求他们去打败当面之敌。而同样的,他们哪怕是分兵,也照样能让皇太极难以迅撤退。因为,他们的手下,也有将近两万骑兵!而如果皇太极没有撤退,祖大寿和吴三桂的任务就不只是拖着多尔衮兄弟俩儿,他们需要随时在外围观察皇太极,看这货有没有派兵去开原,去北方再次筹粮或者征兵,如果有,那就破坏掉对方的行动。

可以说,洪承畴地这个计划既简单又复杂,看似分散,三路兵马其实又是紧密相联。而他之所以敢这么定计,不顾祟祯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意思,也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关内的局势。洪承畴跟农民军打过许多年的交道,他清楚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的能力,张献忠也就罢了,说白了跟个土匪相差不大,光从其主动退往四川就可以知道那是一个胸无大志的武夫。不过,那李自成却非同小可。洪承畴从朝廷那边就听说了李自成在河南打出的那一个个口号,知道对手已经生了可怕的改变。均田地,不纳粮……君不见,楚钟南一个“土地改革”扔出来,几乎不废一兵一卒就占了朝鲜?所以,为了日后入关剿灭农民军地需要,他必须尽可能地将这十三万边军精锐带回去。这可是大明王朝最后的精兵了,损失一个就是一个,没得补充!何况,除了要对付李自成之辈,还有一个小北荒在那里虎视眈眈呢?这种情况下,他哪能让手里的大军损失过重?

可吴三桂非要一个大的。

货以为多铎在兴开湖过大亏,听到小北荒出兵之后,紧张之余已经急不可待,所以才会冒险出招,进而使得全军陷入绝境。可他没料到,皇太极等人的作战经验更加丰富,居然反过来诱他出堡,然后打了一场漂亮地伏击战。

当然,看到多衮和皇太极仿佛疯一样分别对祖大寿和洪承畴动了进攻之后,他认为多铎也会采到相同的行动,这很正常。可是,他不应该因为注意当面的多铎而疏忽了对皇太极那边地探察。皇太极正在大规模的进攻铁岭,多尔衮也在对祖大寿动猛攻,就他的三岔堡一带安静,他不去注意全局谁去注意?总不能让洪承畴从城里跑出来或者是让祖大寿分点儿精神吧?那不是让这两人自己找死么?

所以,吴三桂的大败纯属咎由自,而且还是取自一个本不应该有地疏忽!

而现在,随着他的失败,大寿和洪承畴已经分别被围,明军士气也是大跌,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撑住太长时间。而小北荒虽然已经出兵,可是,洪承畴宁愿与满清议和,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接受小北荒的好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