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 > 第78章 布子西北

第78章 布子西北(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宋端毫不犹豫的应声答道:“端不过一弃儿蒙先生不弃授端兵法武艺,若无老先生端早已抛尸荒野何曾有今天?端有今日全凭先生父子成全,端亦有建功立业之心,先生大可从容安排端无有不从……”

王景范听后只是点点头,对于宋端的选择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父亲的教导使他早就懂得了“人的无穷的”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宋端、俞樾、于文传等人年幼之时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什么功名利禄在那时都不如眼前的一碗稀粥,时过境迁有王景范父子的收留他们不仅能够吃饱饭还可以读习武,幼时那一碗稀粥再也无法满足他们心中的追求,而王景范所要做的便是引导他们如何达到更高的追求,在他们努力的同时顺便做一些王景范需要解决的事情。

王景范知道也许未来的有一天宋端他们完全成长起来手握重权之后,自己再也无法将他们纳入自己的事业轨道之内,到那个时候就要看双方手段高低了。若是真的有那一天,王景范也不会畏惧,因为他会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声望,还有便是更多类似宋端他们这样的助力。

相对于宋端从军这条路而言,俞樾和于文传走科举入仕这条路显然就充满了更多的变数和困难,王景范之所以在他们的面前给宋端谋出路,也是在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也会如宋端一般一视同仁到底王景范父子在他们身的投入远比宋端要高得多,只是科举考试的变数实在是太大,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

“鸿江兄,这封信希望你能够转交给狄大人,耻夫提调之事还需狄大人多多费心……”王景范从袖口中掏出一封信递给狄惠,这封信是他事先就已经写好的。宋端有建功立业之心必然会选择前往宋夏交界之处为职,这就需要狄青出手相助,狄青不会坐视不理毕竟他能够从京师开封的官场全身而退也是得益于王景范的出谋划策。

宋端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沉思片刻还是摇摇头答道:“学生不知……”

“世人皆以为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更可萌泽后辈,如我辈读人而言大体亦是如此,亦有身怀家国志向高远之辈通过科举一朝进身庙堂慷慨一世定国安邦……然左右环顾之下此等卓越之辈从古至今莫不是寥寥数人而已,为何?不过是在升官的路迷失了自己而已,忘记了步入仕途的本意……”

王景范有些怅然的说着,这些都是父亲从小教导他的。父亲对他在千年之前的生活经历一直都是不肯多谈,不过王景范这些年阅历增长每当回忆当年父亲言语的时候,总是会有所收获,也大致的勾勒了父亲的生活轨迹,只是父亲在他的脑海中的形象却是越来越模糊了。

“恕端愚钝,还请先生明示……”宋端拱手说道。

王景范轻敲沙盘的桌面说道:“耻夫当知军中升迁不比官场容易,甚至更甚过之,若以当下而言得一指挥使之职并不算难,然日后若无天大的机缘一生成就也就仅限于此……若耻夫有心建功立业如狄大人那般青史留名,那现在就要做些打算以免到时错失机缘……不知耻夫是何打算?”

五代之时军阀遍地战乱频发人命如草,宋太祖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但却能吸取前代教训采用文人治国的方式来统治自己开辟的王朝,这份智慧和勇气足以让他成为历史最伟大的君王之一,只不过这种治国政策显然是在这个时代武将的悲剧。

在王景范看来若是宋端有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决心,那京师开封绝对不是一个久居之地,在这里初期升迁速度会很快,但远达不到成为一个高级将领的要求。从王韶的经历来看应该是王安石在取得权柄之后短时间提拔来的军事将领,王韶或许有天纵之姿而宋端怎么看也不像是这样的天赋名将,如若不然王景范父子也不会费这么大的精力来培养他了——就算王景范手握重权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提拔宋端,这么做既害了宋端更害了大宋的兵将。名将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培养的,宋端有一身好武艺更自小便得王景范父子教授兵战策精要,眼下王景范只是要宋端一个确切的想法而后便是真的进入运作阶段——王安石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宋端叉手答道:“端虽不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决心,蒙恩公先生不弃授端武艺兵法栽培之恩永世难忘!端有心成就功业,而先生也有意,若再过推辞就实在太过了,端听凭先生调用不敢有违……”

王景范点点头扶起宋端说道:“大宋眼下虽说不是清明无忧,但京师开封虽是重兵驻守但真正用得打仗还是非常少见的,若无显赫军功何以当得‘名将’?大宋虽是定鼎中原然与汉唐前朝大有不同,细细算来不过是天下三分,大宋、契丹、党项三家共分天下而已,过往战绩来看大宋也绝不是占尽风,至少在对契丹的战争来看便是如此……”

“当然战场刀剑无情,这么做肯定是有危险的,这其中的风险和未来的好处就要看耻夫你自己如何去取舍了……不过耻夫无论作何选择,某家都会全力支持,只是在京城的路耻夫会越走越窄……”王景范轻拍桌面转身对宋端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