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 > 第七十四章 借礼言事

第七十四章 借礼言事(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天象对朝政的影响自然是很大的,莫要说日食,就算是洪水、地震都会让官员们无聊的争论半天,更不要说能够使白天变黑夜的日食了。果然知制诰刘敞在这一天上书难,指出提前避开正殿不符合古代礼典,而对朝廷派遣官员祭祀社神更是严厉批评——任何一种经典都没有见过这种礼制,而社神是上公之神阴间神的总领,应该在日食之时在社祠击鼓贬退群阴而不是拜祭,这降低了天子的立法压制了阳气扶持阴气。

右正言吴及紧随其后进言,除了重复礼法上的错误之外,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并州的前任和现任知州庞籍和孙沔两人。尤其是孙沔更是遭到多人弹劾,以往的斑斑劣迹都被揭出来,使得皇帝大怒罢免了他的官职。而第二天群臣更是连续三次上表请求正殿处理政务,恢复日常膳食,皇帝这才同意群臣的意见。

整个过程王景范自然是瞪大了眼睛去看去想——他不相信因为日食朝廷所采用的礼法出了差错而导致群臣这么卖力上书上表,整件事除了罢免孙沔官职和打击了刘沆、庞籍之外,在他的眼中更像是群臣对皇帝的“示威”。王景范在这两天也上书朝廷,不过上书的内容不是礼法问题,更不是弹劾某人,而是针对入冬以来京师周遭降雪不止,使得京师的一些家境贫寒的百姓因饥寒死于街头。

皇帝这两天所看到的公文几乎千篇一律的指责所用礼法不适当,虽然每份上书的内容开头都是一样,后面的内容却是借着礼法失当而攻击不同的官员,几乎庆历、皇佑、至和三个年号之间的大臣都被清算了个遍可谓是热闹非凡。王景范自然不可能知道皇帝所见奏章中的内容,只是他听说的被弹劾官员就有二十多人,可想而知摆在皇帝面前的奏章是何等的热闹。

也许是皇帝看到的奏章都差不多的缘故,使得王景范那份《乞罢上元节张灯》奏章格外的显眼。在初二的晚间皇帝颁布诏令派遣官员分别巡视京城赈济抚恤,并且宣布停止今年上元节的张灯活动,使得群臣目瞪口呆……</dd>

面对张昇的挑战老辣的刘沆自然不会示弱,虽然刘沆已经知道有文彦博任相,更有诬告之事在前皇帝已经很难再信任他,但若是他一手将御史台摆平再次登上相宝座也不是不可能。借着言官上书罢免狄青的事,刘沆更加狠辣的提出御史罢去狄青这样的将相是在削弱皇帝的权威,是曹cao的手段,这自然又是引起刘沆和御史台之间的一番大战。

不过刘沆借着狄青的事情来攻击御史却是一个大大的臭招,狄青当时几乎都成为朝野上下的公敌。好在王景范为狄青出谋划策抢先隐退避免了朝廷诸公的口诛笔伐才免去一难,但整个文官阶层中对狄青的仇视并未消减多少,而刘沆此时跳了出来为已经隐退的狄青鸣不平,立时成为攻击狄青未果的文官的新一替代靶标,而且这个靶子还曾得罪过宰相文彦博和御史台,再也没有比刘沆更好的靶子了,很快刘沆便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出知应天府去了。

韩宗彦提点刑狱已非一天两天,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上书弹劾刘沆,这个关口上未免有些太过巧合,至少王景范是绝对不会去信韩宗彦这么刚正严明。不过王景范却知道刘沆这次被韩宗彦抓住了硬把柄,若是放在平时也就罢了,而这一次似乎是与狄青沾边的人都是要受到清算的,所以韩宗彦必然会对刘沆穷追猛打,在京师自然也会有大佬出手对付刘沆,韩宗彦不过是一个急先锋而已。

果然一经细问才知道应天府误判平民死罪,不过尚还没有到最后断决,通判孙世宗予以辨正,按律误判官吏应被治罪,而知府刘沆放纵不加处理。按例判死刑需提点刑狱核查,有通判孙世宗的辨正韩宗彦很快便对这个案件关注起来,查核纠举之时刘沆又加阻止,这才引来了韩宗彦上书弹劾刘沆的事件。

听闻整件事的原委之后,王景范更加坚定先前的判断——无论是孙沔还是刘沆,亦或是庞籍,这些人都是与狄青有着很深的关联。王景范知道按照原本历史上的结果,狄青早就已经在谗言的恐惧下亡故了,而他手中的《全宋词》人物小传中对这些事情并没有记载,这让他怀疑是不是因为狄青未死使得文官阶层对他穷追猛打一心想要致狄青于死地才算罢休?!

王景范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孙沔那样的败类严厉打击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庞籍、刘沆也不至于被牵连其中,他们不过是拥有重回京师执掌相位的可能而已。不过就现在富弼和韩琦刚刚执掌相权的情况来看,就算王景范不知道未来韩琦和富弼能够策立两位皇帝,常理来论庞籍和刘沆至少也要等上两三年才有这个机会,看看这两位的年龄一来不适合,二来未必能够活到那一天。

“大宋的官员是最好当的,只要不造反便没有脑袋搬家的危机,更不用担心自己所写的诗词文章会被一些用心叵测的阴谋家所用……”

王景范知道在太祖太宗时代也有因为贪墨而被处死的文官官员,而后面更有苏轼的“乌台诗案”这样未遂的“文字狱”,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孙沔的情况在太祖太宗时代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更会遭到整个士林阶层的唾弃,不过时代变了孙沔这样的人居然还堂而皇之的立于官场之上,就算这次韩绛他们得手顶多迫使其隐退。

“时代变了……”王景范心中叹了口气,对于纷纷扬扬的变局,他采取了缄默对待的态度,他既不参与崇政院内讨论,也适当的保持了与韩家的距离,更多的是将心思放在了白沙书院上,邀请才学之士到书院讲学,亦或是在家读书教授弟子。

正月初一果然出现日食,与司天监预测的结果丝毫不差,这倒是让王景范对此极为惊叹。父亲曾经给他讲述过不少天文地理之学,对于日食的道理他倒是非常清楚,不过像司天监这般准确预测他是万万做不到的,而司天监与他正好相反,他们并不知道日食内里原委,却可以准确的预测生时间。先前王景范倒是有一点心思想要在这方面著书立说,只是父亲生前也告诉过他无论是大地是球形还是大地、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在后世人们认知的过程中都是有先贤为此牺牲的。而现在天象之说更是虚无缥缈,王景范想要揭开这个盖子,搞不好也会有掉脑袋的危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