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 > 第八章 真假难辨

第八章 真假难辨(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景范曾经听说过范文正公曾经欣赏狄青之勇武,便赠他一卷《春秋》,希望狄青能够文武兼备成为一个真正的将才,看狄青这书房藏书并不多,不过从摆出来的书边角磨损的非常严重,看得出狄青虽是农家出身却一直没有将书本放下,写份奏折也是手到擒来。

虽然是草稿,狄青的书法虽谈不上什么大家水平,不过在王景范的眼中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细细品读之后说道:“这份奏章还是大人亲自抄写的好,以示大人对皇上的忠心。只是这字体要稍稍变一些,毕竟大人病重……总之,要让朝廷上下都认为大人已经病重无法承担任何官职,只有今天能够全身而退才可途他日卷土重来,至不济大人的赫赫威名不致被小人所污,家人安危儿孙前途也可保障……”

狄青听后点点头,随后在书案上铺开专门写奏折的纸张,按照王景范的要求用虚弱的笔力来将这份奏折重新抄写一遍后感叹的说道:“某家也知这宦海风波诡异,心中时常警惕不已,但没有想到灭顶之灾就在眼前尚且不知,真是……”

王景范在一旁宽慰道:“若是太平无事之时皇上与大人君臣相得自然不会被小人所离间,只是这京师于大人而言并非是久居之地,而朝中诸公嫉恨大人的人也不在少数,等皇上的病情恢复之后自然会招大人入朝。”

狄青摇摇头叹息一声:“能避过此一劫,保全名节已是万幸,安敢贪图今后之事?某家六子,六郎尚幼人事不知,四郎五郎皆是弃武从文,当年韩公与某家同为枢密使,然则某家与韩公相比尚缺一进士及第,四郎、五郎读书便是望他们能够补某家心中缺憾……”

王景范见狄青虽然点头表示同意却没有任何回应,便站起身来拱手说道:“这上元节皇上病重后天上有异象初现,随后便是六塔河决口、大水倒灌京师,等朝廷诸位相公将京师大水处理个差不多得以喘息之时,便是大人要受到流言构陷之日!狄大人,在下言尽于此,大人何去何从还请尽快的做出决断,在下先行告退了!”

说完王景范便十分干脆利落的转身便走,对他而言这一次拜访狄青成则多一份功力,不成也算是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看到王景范这就要走,狄青急忙站起身说道:“先生请留步!”

王景范转身笑着对狄青说道:“在下能够说的都说了,大人就当听个故事而已,总之在下对大人无甚恶意便是了……”

狄青摆摆手说道:“先生误会某家了!虽然先生所言某家亦有所感,但远不及先生思虑周详,与先生一席话救我狄家上下二百余口,此等大恩某家先谢过先生了!”

“大人为国征战一生,使百姓免去无数战乱之苦,在下不自量力劝解将军亦是为百姓报恩,大人不用放在心上。”王景范拱手说道:“在下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大人似乎想要迁往相国寺?那里避居的百姓众多,往日大人出行之时就有众多百姓围观,若是大人住在相国寺想必更是如此,这予某些居心不良者以谗陷大人借口……在下在城外十五里白沙村附近置有房产,虽然简陋些但胜在房间众多,暂居一时也不成问题……”

王景范刚才也接触过四郎狄惠,虽然没有怎么深谈不知才学如何,不过狄惠接人待物还是颇有水准的,只是考科举对于一般读书人而言也是凭运气居多,有许多家学渊源的士子都在此困顿不得解脱,狄惠的前途还真不好说。

“在下在白沙村购置了房产,打算在那里建一个书院,现在不过是先建好了房舍并且开了一所蒙学,在下本意是打算趁着这次朝廷抡才大典招募些有才学之士延聘书院。若是大人有心让四公子和五公子读书,不如让他们在书院中就读,读书人多些在学业上有何疑问也可以互助有无,总比在斗室之间独自苦读要好些……”王景范笑着说道。

狄青有些惊异的问道:“白沙什么时候多出个书院?”

狄青笑着说道:“先生谬赞了,这不过是某家职责所在!某家这就立刻写奏折辞去这枢密使职位呈送皇上……四郎!”

为王景范引路的狄惠立刻推门而入问道:“父亲有何吩咐?”

“让家人收拾一下,一会我们去城外白沙村去避水!”狄青说道。

狄惠拱手应道:“是,父亲!”抬起头来他深深的看了一眼旁边的王景范后,没有问别的便走出门去。

狄青待狄惠走出书房后,便走到书案前拿起毛笔便开始写奏折,不过片刻便将奏折写好,将奏折的草稿递给王景范后神色黯淡的坐在一旁说道:“先生,看看这篇奏折可还有什么疏漏之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