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陆海巨宦 > 之二十九 叩阙

之二十九 叩阙(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慌什么!”李彦直对此早有预判,虽然事情仍比他预料中来得更急,却也不像诸将般骤然听说都有慌乱之色,因下令:“仍按原定部署,元敬留守古北口,京师那边的叛乱我去镇压!元敬留守古北口——此处蒙古降俘甚多,也万万乱不得。”

他兵马早已点毕,这时只翻身上马就出了营,大军才出古北口,便又遇到嘉靖接连追加的意旨,原来拟第一道圣旨时帝相都有些慌乱,只是求快,圣旨公文不甚符合规制,发出去以后,徐阶担心京师万一不测,李彦直拿着这道圣旨威权不够、名分不正,便又追加了一道毫无破绽的圣旨并兵部公文,命李哲总督直隶军务、京畿州县在战时的军政要务,以及仍滞留在京畿的勤王之师也都归李哲统领。大军走出没三十里,又陆陆续续接到京城方面的七面金牌意旨,其中三道是给李彦直及其部属加官进爵,四道却是催他速速进兵,不看别的,光看这连续飞来的九道金牌意旨,就知京师有多危险、皇帝有多慌忙、内阁有多急乱!其实尚有第十道圣旨,但在途中却遇到乱兵而未能到达。

李彦直不敢怠慢,急催骑兵先进,幸好刚刚打败了蒙古,俘获了不少马匹,先行的三千骑兵每人两到三匹马,更不停蹄,直抵西山附近。

这时京师外城的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都已被王直占领,原来王直打败仇鸾、攻破朝阳门后,京师人心惶惶,便有不少见识短浅之辈都道要变天了!这时聚集在京师附近的京军、勤王之师大多是训练与忠诚的都严重不足的部队,而王直在抗击蒙古期间又曾统领过其中一部,知道这些人的习性,攻进京师内城以后稍加诱引,便有大量的兵痞加入,连仇鸾的幕僚侯荣也带着仇鸾的数千兵马归附了,军队数量登时大壮!这些人其实都没什么战斗力,但人数一多,亦足以增加威势。广安门、右安门便都是这样一伙投诚军队所献。

李彦直的先头部队数百骑抵达西便门时,见城头守军不肯开门,心中诧异,又不知内城皇城如今是何局势,一时不敢妄进,且稍稍退却,要待后继部队跟到再说。

在王直发难的前一天,蒋逸凡便赶到了北京,他与风启一晤之后,了解了这一段时间来京畿的情况后,便又赶往古北口,要向李彦直汇报此次南下的见闻功过。

也是他早走了半日,若当天留在北京过夜,第二天兴许就走不了了。他到达古北口半日后,兵部的第一道公文便也到了,却是说让他调部分兵马进驻西山,李彦直问出了什么事情,兵部的人说城外有勤王之师哗变,兵部谨慎,因此有此命令。

李彦直一听,赶紧命戚继光守古北口,自己却尽起精锐兵马,准备赴京。这段时间来他和戚继光不断从京军、勤王军、义军以及俘虏中挑选兵源良种,已在历次实战中练成一支三千多人的精锐骑兵,次一等的堪战部队又有六千余人,皆是上得马、打得仗的了,再不只是一个空壳,有了这九千人在手,李彦直的底气就足多了。这次他一纸令下,又挑出了纪律比较好的两万余人,合三万人马,准备进京,其它部队便都归戚继光指挥。

戚继光见李彦直如此大张旗鼓,颇有不解,因问:“督军,兵部的公文虽没说具体入京兵马,但看那意思,大致也就是三五千人,也没说要督军你亲自带兵进京,你带这么多人去,只怕会见忌。”

他这话乃是好意,李彦直听了十分承情,却摇头说道:“元敬你知看见兵部的公文,却没看见兵部也未曾见到的事情!这段时间若我们事事都按兵部的意旨办事,只怕京畿的情况早就不可收拾了!京师将有大危险,而兵部居然还如此好整以暇,真是迟钝!”

不久却有部属叫道:“东南来了个小贩说是督军派出去的探子。”

戚继光忙道:“继光愚鲁,还请督军明示。”其实这也不是他真的愚鲁,而是他掌握的信息远没李彦直多而已。

李彦直微微一笑,正考虑着该怎么跟他说才好,忽然营外有急马奔来,这次却是内阁直接传出的圣旨了!李彦直这时已带甲在身,就以军礼迎侯。那圣旨却十分简单,传旨太监也是又急又慌,连香案什么都不摆了,就开旨宣道:“京师危急!李哲速速进京护驾!”

诸将听这道圣旨从内容到行文都大有异处,慌忙问:“这位公公,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那太监急得顿脚,叫道:“京师告急啊!朝阳门已被贼军攻破!紫禁城也是危在旦夕啊!李侍郎!你快入京救驾吧!咱家幸亏是走快了一步,若慢了一步,怕连城门都出不来了!”

诸将皆惊,再看李彦直时,脸上都现出钦佩之色,戚继光等都来请命,道:“督军,我等愿随督军驰援京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