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0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0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是家族日后飞黄腾达的良机啊。

结果按照计划,上元小学招生五百,最后来报名的家长却多达四千。

而且其中不乏军中公侯伯爵、朝中尚书侍郎一大堆,吓得督学司连忙派人来解释,表示由于南京人口众多,督学司这边规划,光上元县就要建设四所小学,教师资源都不差,不一定非得挤这上元一小不是?请各位大佬不要心急。

但诸位家长只是表示呵呵。

大家又不是图着什么教师好不好来的,真要学学问,这些家庭哪一个请不了名师?

朱由榔最后选择折中,不任用太监,而是效仿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聘用女官来打理宫廷事务。

而女官的最高上司,就是皇后。

所谓女官,并非单纯的宫女,而是由民间聘用考核,签订合同,在宫廷中工作一定年限,有具体品级、俸禄的女性官员。

这也算是朱由榔的一种对于封建礼教的进步尝试,毕竟女官任职都是在皇家内部的宫廷事务,这是皇帝家事,大臣文官们也管不着。

而且早在《周礼》当中,古人就已经有女官制度了,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北魏孝文帝、隋文帝时期,女官地位甚至要比宦官高得多。《红楼梦》里,贾元春在宫中担任“凤藻宫尚书”,这个“尚书”,就是女官职务。

关键是太子爷啊!能和太子做校友,那日后是多大的政治资本?

最后还是闹到了天子跟前,让朱由榔哭笑不得,下令以后出现类似情况,就抽签决定,但虽说是抽签,不过有个死标准,没有功名、爵位、官职的一般家庭,比例不得低于五成。

他的确有把自家孩子日后送到小学读书的想法,集体生活是培养人的好方法,关在后宫里,早晚要变成废物。

作为一个父亲,朱由榔都已经规划好了,这小子六岁就送到上元县读小学,日后还会设立府一级的中学,读完中学,扔到城外的大明兵学苑里好好操练两年,最后再找个不算太危险的偏远边塞去当几年基层军官。

等磨练的差不多了,才调回来学习处理政务,即便如此,也得先从府县一级熟悉起来。

只是过去的女官制度更像是后宫的补充,而朱由榔所设立的女官制更加完善、正规,并且不强调人身依附关系,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年限后,就可离开宫廷。女官不是皇帝的妃嫔,而是和文武官员一样,是皇帝的臣子,更确切的说,是皇后的臣子。

-------------------------------------

应天府,上元县小学是全大明第一家开门的皇家小学堂。

大量的达官贵人们都想把自家孩子塞进去,因为他们都听到了风声,说是日后皇长子朱慈煊六岁以后,会被送进小学读书。

这下子顿时让全南京的勋贵、文官、士绅、豪商们兴奋起来,要是自己啊孩子也能送进去读书,岂不是从小就能和太子爷建立交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