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 第11章·试探改制

第11章·试探改制(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内官衔则以本朝现存内官之名为基础,重新梳理,确定品级。其中内官衔最低为内品三等小内侍,最高为从五品供奉官。”

“内官若想继续升衔,则需转入武官体系,其本人也要转出内廷机构,转入外朝武官机构,受外朝辖制。”

“从此以后,官员晋升除了提升职位,还可以提升官衔。”

“职位代表权力,数量有限,除授要谨慎考量,但官衔主要与待遇有关,升降只体现赏罚,不会影响其做事的权力。”

“朕以为,衔级晋升第一看功绩、第二看能力、第三看资历。”

“吕相请看,这是朕草拟的寄禄格。”赵祯正在兴头上,递给吕夷简一叠书稿后就直接转身,并没有看到吕夷简深深皱起的眉头。

赵祯回到书案边坐下,向吕夷简述说道:

“我朝官制分为‘本官、贴职、差遣’,此外又有‘爵、勋、食邑、食实封、散官、功臣号、检校官、宪官、试秩’。其中散官又分‘文散官、武散官、内官、医官’。”

“官制内容之繁杂,朕梳理时常常感到头痛欲裂。因此,朕打算将那些虚名统统废除。”

“朕拟设了两套体系,分为:寄禄官和职事官”

“寄禄官以品区分,每品分正从两级,合计九品十八级,用来规定不同品级的俸禄、官服、朝堂站位、上下尊卑等等。”

“朕杂取前朝和本朝的诸多官名,最终以文散官的名称为基础,重新拟设了文官衔。”

“文官衔正一品为太师;从一品为使相;正二品为特进;从二品至从五品为诸大夫;正六品至从九品为诸郎。”

“武官衔的拟定,朕认为武人不似文人,文人的官衔名号应尽量捡好听的用,武人的官衔名号则应以方便记忆、方便区分为首要。”

“因此,朕将武官衔正一品定为‘太尉’;从一品定为‘元帅’;正二品至从三品为‘将军’;正四品至从五品为‘校尉’;正六品至从七品为‘都尉’;正八品至从九品为‘军士’,二品至九品皆以‘左右中少’细分,强化各级武官的尊卑观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