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盛明兰顾廷烨 > 第134章 常嬷嬷其人其事(下)

第134章 常嬷嬷其人其事(下)(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到现在,明兰才明白常嬷嬷为何这般行事。

如果常年将来要科举入仕,那么他就不能在身份上有硬伤,否则容易在官场上遭人攻击,他的祖母可以做过奶娘,但不能入奴籍,或许,当年常嬷嬷就是这样为自己的独考虑的。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常嬷嬷见明兰始终低头不语,便试探道:“夫人是书香门常嬷嬷迟疑道:“现在?不如回去慢慢写。”

小常年就算不成,找个比乡下私塾强些的堂,总没多大问题。

明兰挑了挑眉,不做评价,还问:“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何出?”

常年笑了笑,露出两颗讨喜的小虎牙,朗声道:“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这段出自道德经。”

然后不等明兰再次发问,常年就解释起来:“将德行扩至自身,自家,自乡,自邦乃至天下,道德就能无限延伸;而用自己来观察别人,用自家来观察别家,用自己的国家观察别的国家,那么天下的事,就可尽知了。”

这次明兰笑了,心里暗暗吃惊。

打个简单的比方,在科举考试范围中,四书五经就好比是必修课,这之外的种种典籍,如道德经之类的,属于选修课,没想到他一个小小少年,只在乡野习,识竟如此扎实。明兰记得当初她这段章时,注释内容抄足了一满页,而这个男孩只用寥寥数语就概括了,释简介,语出明朗,很不简单。

接下来,常嬷嬷怎么也坐不住,一个劲儿的往门外看,常胡氏一直不敢说话,刚一张嘴,就被常嬷嬷恶狠狠的瞪回去,而她自己说话则是前言不搭后语,明显不在状态。

明兰也不急着和她们说话,只笑吟吟的有一句每一句的扯着,这时,顾廷烨总算回来了。

顾廷烨连朝服都没换,直接捋前摆往偏厅里大步迈进。他高大挺拔的身躯在门口一出现,常嬷嬷就站了起来,声音里满是喜悦:“烨哥儿!”

“嬷嬷快坐!”顾廷烨龙行虎步,几步走进厅内,扶着常嬷嬷坐下,明兰赶紧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让顾廷烨和常嬷嬷坐的近些,她自己坐在上首另一侧。

明兰转头深深看了眼常嬷嬷,她眼中那种明确的赞赏和微惊让常嬷嬷十分舒服,骄傲自豪的看着孙,脸上都是幸福的光彩。

“年哥儿如今在何处上?”明兰问。

常嬷嬷叹了口气:“原先在老家时,跟着位乡下的老秀才读了几天书,后来了京城,咱们人生地不熟,便在乡下一位先生的私塾里着,不过,年哥儿大多时候都是自己读书的。”从他们祖孙俩的表情来看,这位刘先生显然不很让人满意。

明兰低头沉思起来,读书这种事果然有天分之差,不是她灭自家威风,盛家的读书氛围可说是好的,不但全家男人都有功名,老爹还整日在后头挥鞭吆喝,但凭良心说,长栋的不如眼前这个常年。

常年虽比长栋还小,但举止谈吐,磊落光明,见到高位之人并不露怯,来到富贵之乡也无愤慨或艳羡等情绪,只带着一种朗然的欣赏态去愉快赏鉴,不卑不亢,颇有古君之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