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 第八十八章 袁府嫁女 下

第八十八章 袁府嫁女 下(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这是苏省萧县徐树铮,”袁乃宽此时忽然拉着一个身材精壮双眼不大但鼻子凸出的年轻人笑道,“段将军的高足,你们都是年轻豪杰,以后多亲近亲近。”

王永安这会儿忽然反应过来,徐树铮,这年轻人就是徐树铮?

徐树铮出身于耕读之家,祖父徐兰因躲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到了徐州城外的醴泉村定居,父亲徐忠清原本是一个乡村塾师,1873年被选为拔贡生,母亲岳氏为徐忠清之继室,其家族自称岳飞后裔。徐树铮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十三岁考中秀才,四年后以岁试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补廪生。1897年,徐树铮赴省城江宁(今南京)参加乡试不幸落榜。此时大清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不少人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徐树铮名落孙山后放弃科举,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

1905年,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支持下,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先在振武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三年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就学。而今年徐树铮刚刚毕业回国,随段祺瑞前往袁世凯府邸参加私人会议,结束之后,段祺瑞等先行回去了,徐树铮则代表段祺瑞留下来参加六姑娘的婚宴。

年轻气盛的徐树铮有骄傲的资本,论才敢论见识论资历,都不是王永安能够比拟的,更何况徐树铮向来瞧不起靠儿女关系攀亲戚的人,因此徐树铮除了对王永安说了一声“恭喜新郎官”外,一句多余的话也没说。很明显,他连袁乃宽都看不起,就更别说王永安了。

王永安自讨个没趣,悻悻地拱拱手,随袁乃宽继续向前走去,虽说是新姑爷,但毕竟袁家家大业大,王永安这娶媳妇也得等,一连等了三天,三天之后,才真正见到被盖着红头巾的六小姐袁念祯,被抬入花轿。

“送姑娘咯”知客大喊道。

顿时,袁府上下姑娘媳妇太太们哭成一片,最伤心的要数三太太金氏了,自己的女儿远嫁,对母亲来说实在是舍不得,却又必须送出去。金氏虽然给袁世凯生了儿女,可在袁府一直受到大姨太的欺负,甚至被大姨太沈氏打断了腿。金氏一直到死,才对自己的女儿讲出自己当年腿瘸的原因,是受到大姨太的欺负,可见金氏在袁府并不受宠。丈夫不充,女儿远嫁,金氏一下子病倒了,若不是在大喜的节骨眼上,金氏可能真的倒在床上。

说来这袁府六姑娘能嫁给扬州王四公子,并不委屈了她,袁念祯从小体弱多病,又因为不喜裹足没有一般女子的小脚,府上有人暗暗叫她袁大脚。虽然袁念祯的身材玲珑娇小,脚也不大,但是在这个要求女子必须裹小脚的年代里,能有人不在乎女人的天足,便是疼极了她。再说现在六姑娘又得了肺痨,得王四公子如此不嫌弃,袁家上下能有什么意见,一个个高兴来不及。

王永安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轿子,在后面则是一队骑马的士兵保护,在马队之后则是陪嫁丫鬟和陪嫁老妈子。这保护送亲带士兵,除了龚武远带着的七十名二十四混成旅亲兵队士兵外,还有袁世凯心腹陆建章率领的警卫队七十多人,以及车夫丫鬟等,送亲队伍足足有两百人之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