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启大明 > 第三章 立储(十九)

第三章 立储(十九)(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参谋处、政治处、副官处、书记处、军需处、军械处、军法处、军医处。

其中各自职能,于名目就能看个分明,不必在此占据篇幅罗列。

又以忠烈为名建三个营。总共九连。以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和诸陆战旅阵亡烈士后代为兵,从大明第一师调一百老兵为骨干。名义上是负责东宫宿卫。但实际上内宫不可能让非阉人的士兵进入,所以他们就与原本驻防宫门的亲军上直二十六卫。一同执勤。

再从大明第四师调三十老兵,诸陆战队调三十老兵,容城书院京师分院调二十优秀学生。大明第三师调五十骑兵,共一百三十人,组建教导队,由邢大合任教导队长。

又建内侍连一百二十人,尽选宫中青壮阉人,交由教导队训练之后,亲领太子宿卫。

整个大明朝廷都没有想到的事,在这一年的春天,英宗让内阁草拟太子开府的章程。

这是很让人震惊的事,因为太子开府,太子有了自己的属官,那么毫无疑问,就会和皇帝以及外廷这边,有所摩擦,有所争权的。不论什么兄弟之情,父子之情,千古以来,放不下的,就是那张椅子,何况之前在钱皇后的暗中较劲之中,英宗是颇有易储的想法。

不单是丁一的力量,李贤在其中也出了很大的力。

因为东宫不备专职官员,是明太祖定下来的国策。

早在洪武三年,当时的礼部尚书,就提议过应该配属东宫专职官吏,明太祖朱元璋否定了这一提议,说是“尝虑廷臣与东宫官属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生奸谋,离间骨肉,其祸非细。若江充之事,可为明鉴。朕今立法,令省台都督府官兼东宫赞辅之职……”

差不多就有了一个团左右的军事力量,至少朱见深在皇城之中,能够自保,便有事起,这一个团的亲军,至少也能掩护着他逃到四海大都督府天津守备处去,至于出了海,那就是丁一的地盘了。

所以要不是大喷子李贤,对此事也很是出了一把力,将诸部阁的大佬喷得服气了,也是很麻烦的一个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丁一上奉天殿表了态:“太子若无属官,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登基之后,安能治世?”

当然。这东宫开府,主要的冲突方是皇帝,和外廷的矛盾倒是次要,皇帝点头了,因着英宗信重,已接近履行总理职能的首辅李贤也支持,身负天下之望的丁容城也出来背书,就算有人想出来博个不畏权贵的声名,也要想想一旦发声,会不会影响自家在铁路参股的好处。

于是这事倒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曲折。

不过自然想要如唐代的太子那样庞大的属官和机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甚至连詹事府这样名义上属于东宫属官,实际上是翰林晋身之位的衙门,也不可能归太子统筹的。在李贤和丁一的据理力争之下,东宫开府,设八处,分别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