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犁汉 > 第一百一十八章:怨望

第一百一十八章:怨望(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这些官位又被那些豪势子弟内定了,那大多数学生读出来后,却发现压根没有官做,他们会怎么办?愤懑之下,成了幸乱之辈。

所以减少祸乱的源头,就是让天下人少读书,他的伏氏精舍就是如此,每年只会招收本就有官做的豪势子弟。

这就是老友的治乱之策,让做官的去做官,让种地的就种地,让做奴婢的就做奴婢。人人都不安分,想出人头地,那天下就乱。而让每个人各司其职,这天下自然就安稳了。

蔡邕默然,知道老友说的有道理,但他依旧有自己的坚持,坚信学问不是来做官的,是让人明道理的。但他也知道与老友道不同,言说再多,也毫无意义。

所以此刻听到度满的遭遇,他唯有叹息。

这下子蔡邕尴尬了,心中既埋怨老友如何糟践良才美玉,又有一种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惋惜。

但他一想到老友的秉性志趣,心中也不奇怪伏氏的做法。

他至今犹记得老友曾经悠悠地和他说:

“这字不能随意教。这经也不能随意授,这度牒更不能随意给。因为这天下的名器有数,这名器又多属跟脚深厚之人。那些浅薄的,求学而未能有禄位,必生愤懑怨望,成天下祸乱之源。”

总之老友的意思就是一句话:认字的人多了,这天下就乱了。

度满倒是豁达,他见蔡邕尴尬,岔开话题,问道:

“蔡师,我们家渠魁还未回来,不如我带你在周边转转,这泰山雄奇,颇有风物。咱们可以只谈风月,待渠魁回砦,咱再谈胡母班的事。”

蔡邕知道他们青州学风一直如此,最是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有序。你一日是子,终生是子。父有错,也是做子的没孝顺好。引发到经学界,他们青州的学子就讲规矩和纲常。你什么身份,就做什么学问,不要僭越。

但他蔡邕不是一路的人,说实话这也是他自觉兖州青翠多于青州的原因,因为兖州学风秉持有教无类。像他为何要冒着得罪经学世家的风险,在太学门外刊印《五经》呢?就是觉得,学问不能囿于一小撮人,所有人都应该有机会聆听经典,学往圣之绝学。

不过蔡邕自然也被老友讥讽,说他真的是纯儒,纯到不知这圣人之学到底对天下意味如何?

老友说唯名与器,不可授予人。我儒学自前汉始就为官学。那何谓官学?其实就是为官之学。

这天下的官位是有限的,而每年负囊读书的学生千千万,这些人忍受读书之苦,是为了要做官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