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轩辕新明录 > 第十四章 被服厂的经济学原理

第十四章 被服厂的经济学原理(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哪行哪业都会如此,参与的人太多,就会减少每一个人的收入。”王鼎继续解释道,“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老许他们是一定要顶住那些乡绅的压力的,你看他都出动忠孝伯郑智前去拿人了。”

“那……那些乡绅所说,南京被服厂开业,影响了苏州织造业的生意,是真是假?”

“也真也假。”王鼎对朱和尭这个问题很满意,觉得他问到点子上了,“南京被服厂开业,自然要采购棉花生产棉衣棉帽,对棉花供应和棉布的销路有些影响。但南京被服厂并不生产丝绸,与种桑养蚕、纺线织丝、刺字绣花等等行业都无关。那些乡绅显然是小题大做,要朝廷好看。”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们就喜欢这么做。乡绅们也好名,也好利。在这种事情上与朝廷为难,又能搏不畏强权维护百姓之名,又能得减税之利,何乐不为?”

在姜承志的印象里,碰到问题,最好就是找王鼎来商议。

果然,还是王鼎理解许纬辰的小动作:这九个人,肯定是不能杀的,但是南京方面先判处斩监候,押送到京关押,然后再换由京城军机处跟他们讲条件,搞个“恩自上出”,改为流放关外,就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了。这九个人都是出自乡绅大族,可以强迫他们本支全部迁往关外,到沈阳府附近定居,这九家的子弟奴仆,每家按三百人算,也要近三千人,他们本来自有农械和耕牛,朝廷再补助一些,就足可耕种数万亩土地了。

被王鼎这么一解释,几人都是恍然大悟。如今向关外拓殖乃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用这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手法,强迫江南乡绅大户迁往关外,确实是一个办法。

于是,就按照奏报上的处理意见,明发太子谕,着大理寺、刑部以及顺天府衙门接手办理。

太子谕下发的第二天,翰林院修撰尤珍就来文华殿请罪,为了胞弟尤瑞的事,请求朝廷处分,一时间声泪俱下。

“原来如此。”朱和尭不禁慨叹,自己虽然在南京好几年,只可惜没去各地走走,不知道民情如此。

朱和尭依然不温不火,让尤珍不必担忧,朝廷自有公论。若是放心不下,就暂时告假,在家候旨,等尤瑞押解到京再说。

尤珍感激涕零,叩头起身,告辞出去。

虽然太子谕已经发了,朱和尭心里还是有些疑问,觉得不太踏实。正好洪诚丘因为去南外城视察被服厂修建进度,由王鼎在文华殿陪同。于是趁着吃午饭的时间,让王鼎再给自己详细讲解一下,为什么许纬辰对这件事出手这么重。

王鼎悠然地说道:“太子殿下,老许这一下,其实是个一石三鸟之计。苏州机工们收入减少,看似是因为织造品出口价格下降,其实是产量太大所致。正所谓’丰收要防谷贱伤农’,苏州织造业鼎盛,但也就此造成机工太多,相互压价,以致收入受损。想要解决此事,单靠朝廷减税,不单于事无补,反而更造成相互压价,最后便宜了那些商人。”

“哦哦,’谷贱伤农’我是知道的,没想到织造行业也会如此。”朱和尭很快理解王鼎的意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