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轩辕新明录 > 第五十九章 售楼处

第五十九章 售楼处(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许纬辰将关于朱慈炤的事情写成了两封信,由冯锡韩带着,前往东宁向郑经和毛渊明报告情况。因为之前陈永华让洪诚丘带话来,说东宁缺少得力的官员,又安排投降的绍兴同知孙鲁、杭州水利通判孙元振和石门知县邝世培跟着冯锡韩前往东宁,任由陈永华差遣。许纬辰还给陈永华写了一封信,里面说孙鲁乃是原万历朝进士、崇祯朝广东布政使孙朝肃之子,心向大明,才具堪用;孙元振谙习水利农事;邝世培在原任上颇有官声。这三人都算是能吏了,应该能为陈永华分担政务。

冯锡韩在杭州和东宁之间一个来回,再加上在东宁耽搁的时间,终于赶在八月底之前赶回了杭州,带来了陈永华和毛渊明的信,也把他二哥冯锡圭给带了过来。

毛渊明在信里表示东宁一切如常,只是大家都已经到了杭州,觉得留在东宁非常沉闷,希望能够尽快到杭州和大家会合。陈永华的信里则说,所派去的三名官员都已见面交谈过,甚为满意,因此按照郑经的旨意,将冯锡圭送往杭州效力戴罪立功。

“什么意思?”洪诚丘觉得有些不好理解,“当初冯锡范谋反的事情,冯锡圭虽然自证清白绝无参与,还是被判决软禁在家监视居住。现在为什么不派别人,单单派他过来,而又不说明派他来做什么。”

“我猜啊,是郑经希望为冯锡范复出创造机会。”

整编整训的工作进展很快,许耀、金汉臣、吴世德的兵力损失不大,各自补充了百余人就足额了,何祐的藤牌兵从开战到现在无一伤亡,堪称奇迹。

由于这一阶段招抚和征募的兵力基本都是浙江人,浙兵营显然需要扩大,就以从冯圣那边分出来的三个营为骨干,再扩充两个营,构成一镇,把俞齐时从警备队调去担任镇标,褚楚白则在俞齐时手下任职营长。为了避免名称上的冲突,项绍宽取《孙子兵法》中“不动如山”的寓意,以“大岚”和“天目”这两座浙江境内的山名来分别命名冯圣和俞齐时的军镇。

在嵊县的战斗中,项绍宽发现义军领袖胡双奇打仗确实有点天赋,在伏击洪起元时作战英勇,接连击毙洪起元手下两个守备,而且人也相对忠厚。于是再将剩余的兵力编了三个营,交给胡双奇,这一镇就命名为“天台”。和他一起起兵的邢其古、金国兰,以及从诸暨过来的何九都在他手下担任营总。

绍兴城守副将许捷投降的时候,手下还有几百个兵,署太湖营游击马起龙也带来了二百多人,再加上宁波、杭州等处零散投降的清军,北方籍的士兵总共也有一千出头了,正好编成两个营,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北兵镇”。傅成在前一段时间里作战表现不错,正式授予营总,和马起龙并驾齐驱,许捷则担任这一镇协标——镇标当然不能轻易授予投降还没几天的清将,而是由何祐兼任。

嵊县义军领袖俞鼎臣和赵亦贤、赵沛卿原本都是当地缙绅,俞鼎臣甚至有举人功名在身,而赵亦贤和赵沛卿是同宗的堂兄弟,也是当地富豪,多少也读过几年书。项绍宽与这三个人谈话,了解到他们之前起兵,是因为有反抗清朝的意愿,又在乡民中颇有威望,很具号召力,现在为朝廷效力,并不希望长期留在军中。项绍宽觉得,这也是好事,便让俞鼎臣到政令室报到,赵氏兄弟亦农亦商,自然是去陆希星那里。

唐云沛的驻防城发展规划图很快就拿了出来,在杭州城最热闹的镇海楼、天后宫、关王阁等处张贴,果然引来了关注热潮,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在打听驻防城内的商铺和住房如何才能购买。

于是唐云沛又和陆希星商定了一个销售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商铺售价四百两,但只要交付一百两定金,最终价格就给予二十两的优惠,高档住宅也用类似的办法。

销售办法公布之后,到驻防城延龄门外临时搭建的“售楼处”询问的人络绎不绝,每天能有三、四十个,但大家还是在观望,鲜有出手购买者。

赵亦贤和赵沛卿分配到了陆希星手下,了解了售楼之事,便向陆希星提出,由赵沛卿回一次嵊县,鼓动嵊县富豪到杭州购买商铺,来带动销售,顺便变卖在嵊县的家产,好彻底报效朝廷。

陆希星听到赵氏兄弟这么说,眼泪都快掉出来了,如此雪中送炭的义举,穿越以来还是第一次碰到,实在是有点感动,连忙同意赵沛卿出发回嵊县。赵氏兄弟的话也提醒了陆希星,如果能把杭州驻防城的销售信息,散布到绍兴和宁波各县,或许会有好的反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