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669章 友邦惊诧论(十二)

第669章 友邦惊诧论(十二)(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等众人称赞了张锡銮一番,徐世昌说道:“诸位,我明年就80岁了。承蒙今上抬爱,让我做了国家大文案馆馆长一职。以我这年龄,自当让贤。我的辞呈已经被通过,再过两日就正式宣布。我也要回家养老了。”

段祺瑞听完后跟着说道:“我明年就70岁了。干完这一届,我不会再选国会议员,正好与徐兄一起当个邻居。”

赵天麟听到这里,心中也有些感慨。赵天麟被认为是“新北洋”的一员,但是现实中这只是老北洋们的看法。所谓新北洋,指的是以何锐为首,出身北洋的军人,以及满清以及北洋出钱留学的那批人。但赵天麟很清楚,这批人的想法从来都是推翻北洋,建立新中国。尤其是在何锐领导下,在北洋投降之前,北洋一直是敌人。

在老北洋即将在政坛上彻底消失的当下,赵天麟也有些感触。不管怎么说,赵天麟这批人与北洋也有香火情。老北洋们好歹没有站到对立面去,属于和平投降。随着老北洋们的离开,一个旧时代就彻底拉上了帷幕。此时此刻,赵天麟不可能无动于衷。

等赵天麟说了几句场面话,段祺瑞才又说道:“赵先生,你在美国学的就是法律,现在又做法律。我想请教你件事,今上可否长期当政?”

论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赵天麟的声望仅次于何锐。何锐的国际影响力可不是因为他是中华民国的主席,而是何锐通过战争与政治手段重塑了东亚秩序,并且通过建立中法的实质同盟,让国际秩序出现了新的变化。

赵天麟则被认为是坚持何锐的国际人权理念的重要人员,在提升人类道德水平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赵天麟的地位已经不是用“权力”可以解释,尤其是在中国,一个推动道德而不是对道德做解释的人物,甚至是有些超脱了权力领域的意思。

“我现在就换衣服。”王东陆马上站起身答道。

一路上,王老爹数次对王东陆强调,“你这份工作可是赵先生帮你的忙。可不能忘本!”

王东陆知道老爹这是要自己见面后要当面对赵天麟感谢,其余的话就别说了。便答道:“爹,我知道了。不过我也要向赵博士表达钦佩,这年头想在国际上推行种族平等,可不容易。”

赵天麟也知道现在一些事情,只能实话实说,“国家有选举制度,只要主席当选,自然就会继续执政。段总长,我们是共和国。说什么当皇帝,那就是玩笑话。至于终身总统,看着对中国的现在有利。其实真的违反了制度,反倒是坏事。”

“怎么讲?”段祺瑞有些不认同。

赵天麟答道:“以主席的才能,以及被认同的程度,长期执政,会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证明了共和制本身的活力。但是共和制是选拔制度,若是坏了制度,以后就会成为恶例。不说人人都会争取,至少也会有人动了歪心思。那时候咱们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后世人会怎么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话可是够重的,王东陆听得心脏加速跳动,有点开始后悔自己决定来吃饭了。

王老爹原来是布政使,听儿子这么讲,也就不再多话。

聚会的地方是个不太大的酒店,牌匾上写着“北平饭庄”,看名字应该主打京津菜。来的人不多,还是段祺瑞、徐世昌等北洋老人物。等赵天麟出来,几人都站起身。王东陆上一次当面见赵天麟,已经是10年前。之后更多的是在报纸上看到赵天麟的消息。

此次见到,感觉赵天麟过去10年间变化不大,感觉更加文雅沉稳了一些。

众人落座,徐世昌率先说道:“诸位,咱们上次见面,还是去给张公吊孝。张公仙去之后,世上又少了一位老友。可惜可叹。”

众人皆是感叹,王东陆原本就决定少说话,此时更不敢吭声。张锡銮这些年从不抛头露面,但只是说起张锡銮的名头,北洋出身的人谁敢不敬。论年龄,张锡銮当王东陆的太爷爷都足够,就更轮不到王东陆说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