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652章 美国卖粮(二)

第652章 美国卖粮(二)(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但徐世昌好歹是进士出身,当过大总统,这一生也花了不少时间考虑过到底什么样的中国才是他认为的“好的中国”。针对何锐阐述的内容,徐世昌问道:“这个保障到底能保障到什么程度。我是说现在能保障到何种程度。”

首发&:塔>-读小说

“现阶段,中国人人都有养老金,到了退休年龄后,能够按月从国家手里领钱。这笔钱足够让到了退休人员的生活需求。另外,在城市中提供保障型住所,至少在退休前,可以凭借劳动合同,有地方住。不会流落街头。人人都要在学龄期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后能够接受成人教育。只要能做到这些,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强的国家。”

徐世昌听到这些,已经变了脸色,“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礼记·礼运篇》所说的先贤之言。主席,若是能做到如此,真的是三代之治!三代之治!”

何锐乃是理工男出身,对三代之治的感受远没有徐世昌这种读书人来的激烈。而且工业化时代下,一些富裕的欧洲国家的确在短时间内执行过这些政策。只是随着中国崛起,欧洲赚不到超额利润后,执行这些政策的欧洲小国经济承受不住,这些政策就名存实亡。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徐世昌倒是有点听明白了,但是何锐描述的未来里面,“创造性劳动者拿大头”的描述,让进士出身的徐世昌不太敢相信。徐世昌问道:“主席,为什么出资者竟然肯让创造性劳动者拿大头?若是创造性劳动者不听话,解雇他们不就行了?”

“呵呵!”何锐冷笑一声,“的确可以解雇那些人。不过解雇之后呢?难道一家或者很多家企业解雇了创造性劳动者,这些创造性劳动者们就找不到工作么?若是这时代还有人想搞人身依附,人身约束,那是要将国法当摆设么?政府若是连自己的政策都推行不下去,这个政府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徐世昌这才恍然大悟,不禁有些汗颜。何锐政府在三年土改中将百万大军放到基层,各地不断有抵抗土地政策之人造反,都是旋起旋灭。那些自封“司令”、“大将军”的家伙被杀了数以十万计。运气好的,被抓之后判刑。现在的监狱劳改营里面,正在做纽扣的“皇帝”,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把国家制度考虑进去,徐世昌也明白过来了。只要私人投资者们手中没有人身依附权,他们就拿那帮有能力的家伙们无能为力。有能力的家伙们掌握着技术,掌握着营运能力,到哪里都是一条好汉。

“中国的保障除了保障人民输得起,更要保障人民有人教。这也就是中华文明的先进之处,哪怕是几千年先贤的理想,放到现在也照样能让许多人愿意施行。更何况,几千年中,前辈们都努力尝试实现这些理想。中国虽然不是个宗教国家,不求来生。但是中国文化本身也不是一个只追求现世享乐的文明。只要是在中华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胸中还有热血,就会有家国情怀,愿意为中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徐世昌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的确如此,的确如此。”

段祺瑞此时也有些受到了感动,回想不久前张锡銮的儿子转述的张锡銮的遗言,又想到袁世凯因为个人水平不足而搞出的称帝之事。心中激动,不由得苦笑道:“哪怕是各路军阀,也无一例外,要以统一天下为口号。若是真的被人看出军阀们只是想割地自保,他的手下里面若是有些有能之辈,也会对其弃若敝履。”

徐世昌觉得段祺瑞这话着实不合时宜,但是何锐却表示了赞同,“的确如此。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优点。若无家国情怀者,注定不会得到支持。”

但徐世昌还是想把事情弄明白,他追问道:“主席,那些掌握技术的人手里还是没钱。”

“一个行业里面真正赚到最大利益的,都是头部企业。想成为头部企业,要么是掌握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要么是拥有垄断权。在中国,垄断权只有国家才拥有。那么,这些先进技术者的集团,在竞争环境下,会对那些没有技术的行业采取什么手段?”

“竞争环境下……”徐世昌不想多说了,他觉得何锐描述的未来有些可怕。如果竞争环境下,那就是大鱼吃小鱼。强者怎么可能让那些弱者过得舒服?如果那些强者们又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对于出资人一手遮天的企业更不可能有什么好感。

既然这两个老北洋的家伙不多问,何锐也不想描述竞争时代的模样。便把话题拉回到最初的内容上,“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鼓励竞争。鼓励拥有先进生产力的人赚到利润。这是追求效率。但是一旦效率优先持续太久,国家就会两极分化的非常严重。那时候,社会所需要的就是调整政策,进入追求公平的模式。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社会主义本身是一门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世界规律的看法。所以,比较苏联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分别,如果是我对社会主义的定义,那就是玄谈。大家空对空的聊天。能比较的是国家制度,经济模式。那么,我还是那话,苏联是一个福利制度国家。中国是一个保障型国家。”

徐世昌没想到何锐最后居然把话题给收回来了,也不知道是该惊讶或者是佩服。因为何锐把话题拆开来讲述的过程中触及了太多的现实问题,所以这番有头有尾的讨论不仅没能完全解开徐世昌的疑惑,反倒给徐世昌增加了许多新的困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