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274章 目标,汉江!(六)

第274章 目标,汉江!(六)(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唐雁鸣并不适应这样的视角,也不喜欢这样的视角。为了尽快把自己从天上拉回地面,他就问了一个很接地气的问题,“司令,为何你说永田铁山猜测你的作战决心并不坚定?”

唐雁鸣对此完全理解。如果只是把背着步枪,抬了些重机枪,带几个基数子弹的日本陆军用火车紧急运到汉城。别说八千,两万也能做到。但是这些步兵面对炮兵轰击,只能充当炮灰角色。为了让这些步兵能够作战,必须按照日本军队装备的比例,一门大炮配备日本军事条例中规定的相关部队。

以汉城现在的火炮数量,日军顶多配备一万五千正规军。其他的士兵本就是炮灰,自然没必要让正规军来充当。

但这些和胡秀山的作战决心又有什么关系呢?唐雁鸣不认为眼前的日军能够守住汉城。

胡秀山本就要向唐雁鸣解释清楚,就继续说道:“我们占领汉城之后,绝不会死守汉城。你明白理由何在么?”

唐雁鸣只考虑打下汉城,并没有考虑是不是要守住汉城,以及如何守汉城。听了司令官的决定,愣住了。把汉城的地形,以及东北军与日军的后勤补给因素考虑过去,一道思维链条隐隐成型。

唐雁鸣赶紧安排。等布置完,他赶紧准问,“司令,能不能给我讲清楚?”

胡秀山转过身指着沙盘,“唐军长,如果是你,我给你一万部队,配备足够的炮兵与侦查部队,你守一座准备完备的山地防线,现在水平的日军,你能顶住多少部队的进攻?”m.

唐雁鸣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想了片刻就问道:“大概是什么样的地形?”

胡秀山在地图里找了片刻,抽出了平壤城南方的一处山地地图,立刻有参谋把一块黑板搬过来,把地图用磁铁吸块固定在黑板上。

唐雁鸣看了一阵,稍有些迟疑的答道:“大概能顶住五万日军。”

胡秀山不想让唐雁鸣有太多胡思乱想,就说出了核心理由。

“这场战争可能会打两年,我们的战略目的不是击败日本,而是彻底消耗日本,削弱日本。在我军解放整个中国的阶段,日本完全无力军事介入。攻占汉城不是完成这个战略而必须达到的目标,甚至攻占平壤都只是搂草打兔子,顺道的事情。我军此阶段的战役目标是控制朝鲜北部的广大山区,构筑防线,在下一阶段的战役中充分消耗日本。唐军长,从战略角度,在鸭绿江以南,没有什么是我们必须得到的,没有什么是我们不可以放弃的。”

唐雁鸣方才已经能够理解,尽量减少损失,把官兵用在对东北军有着巨大天然优势的朝鲜北部山区,是符合战略需求的选择。

然而听到胡秀山对于东北军已经占领的朝鲜北部地区的评论,唐雁鸣呆住了。代入到胡秀山的视角,‘在鸭绿江以南,没有什么是我们必须得到的,没有什么是我们不可以放弃的’,唐雁鸣突然感觉自己被胡秀山强行带到高空,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整个战争。胡秀山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讲述出门该怎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要注意交通规则。而唐雁鸣却感觉自己整个人的境界都被提升了。如果以这样的视角看战争,汉城这座重要的城市其实无足轻重。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胡秀山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是日军的一般水平,接受了两个月的我军战术训练。你能顶住多少人?”

唐雁鸣这次只思索了很短的时间,就答道:“三万……三万五。”

胡秀山知道唐雁鸣在部队训练上非常有天分,对东北军战术理解的极为透彻。三万五的数字与胡秀山想的差不多,不过胡秀山认为大概是三万人,不能更多。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但双方既然在前置条件上的理解差不多,胡秀山才回答了唐雁鸣的问题,“唐军长,我们都统计过日军朝鲜的部队,如果没有后方增援,守汉城的部队里面真正的日本正规军数量不会超过七千。而现阶段,守汉城部队里面的日本正规军数量不会超过一万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