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210章 白俄临时政府(十一)

第210章 白俄临时政府(十一)(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果不在意东北政府是中国一个地方政府的话,列宁同志就得把东北政府当做是一个工业地区,就如奥匈帝国的捷克地区。

此时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们对这样的事情感到意外,而列宁同志却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没几年,甚至比何锐占领东北的时间还要短。而何锐经过数年的建设,已经让东北地方政府拥有了自己的工业。口头上批评何锐是个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中国东北的进步却不能无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正面意义正在中国东北展现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变化,某种意义上,甚至增加了列宁同志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心。

接下来几天,列宁同志并没有再提及此事。因为战报接连传来,白卫军们崩溃的消息不断传来,放手江岸防线的白卫军们一路南撤,就如他们在西伯利亚不断撤退一样。

包括托洛茨基委员在内的不少布尔什维克委员们都期待着红军攻克海参崴的消息。

除去这些疑惑,炮弹本身倒是没有问题,打到江对面的白军阵地上就爆炸开。那些火光就是证明。红军炮兵们有了如此充分的弹药,一扫之前的郁闷,开始猛烈开火,把战斗不利积累起来的怒气都发泄在射击中。

炮击零零散散进行了一夜,目的并非是简单的炮击或者撒气,而是为了让白军彻夜难眠,并且把部队调动到被炮击的区域。

第二天天亮前,炮击结束了。三个小时后,红军确定的渡江点方向,集结的火炮开始猛烈轰击。白卫军的阵地立刻陷入到了天翻地覆的火力打击下。准备好的渡江船队在火炮以及这边的火力掩护下向着江对岸突进。

当船只渡过江面,建立起了滩头阵地,红军的阵地上立刻响起了震天的‘乌拉’的呼喊声。虽然白卫军也冒着火炮的轰击进行了反击,但是炮弹对反攻的白卫军造成了很大损失,让反击的火力十分虚弱。

红军战士们开始乘坐船只渡江,在白俄军的防线前面停了这么久,红军已经准备了许多渡江工具。大小船只运载着大量红军开始渡江,不断有红军战士落水,鲜血开始染红江面。但是完全阻止不了红军强度冰冷的江面。

然而在此时,列宁同志接到了越飞委员的电报,看着电报内容,列宁同志不禁皱起了眉头。思索了一阵,列宁同志召开了主要同志的会议。现在的布尔什维克中央里面,托洛茨基委员有着许多支持者,但是打了败仗的斯大林委员也有着自己的坚定的支持者。

对于当下战局,托洛茨基委员仿佛是一头已经获得胜利的雄狮,直到斯大林委员提出了一个问题,“抓到了多少俘虏,有准确消息么?”

托洛茨基委员稍稍一楞,这个问题是他没考虑的。而且前线正在追击,哪里能来得及统计。

看到托洛茨基委员说不出来,斯大林同志略微缺乏血色的脸颊上依旧露出了坚毅的神色,“高尔察克手下都是最坚定的反革命,他们绝不会放弃对抗革命。只有彻底消灭他们才能解决问题。前线部队到现在还没能确定抓到了多少俘虏,这是很危险的信号。”

托洛茨基委员并没有回答,不过看他的神色,列宁同志怀疑托洛茨基委员会说出,“这你是在波兰战役中的经验么?”

越来越多的红军带着步枪登上了江对岸,开始向着更远的距离发动进攻。此时红军的炮击终于减弱了,如果继续维持这么密集的火力,会误伤登陆的红军。

即便完全不在意这样的损失,红军的炮弹也不足以维持这样密集的火力了。

很快,胜利的消息就向莫斯科传递。被阻挡在白卫军的松花江防线太久了,负责进攻的红军指挥官们终于能够扬眉吐气。

列宁同志并没有对此做什么发言。何锐在东北的建设成果令这位睿智刚毅的革命导师不太清楚该怎么判断。满清的孱弱是现实,当越飞同志传递回来消息,何锐愿意帮助红军,布尔什维克中央对此基本是嘲笑的。最后还是托洛茨基提出,让东北政府提供一批炮弹。

然后事情就如此进行下去,东北政府直接送来了一批炮弹。价钱很公道,可以在以后付款。于是缺乏炮弹的红军就依靠着这批弹药,挤破了白卫军的防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