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桀宋 > 第683章 祭天

第683章 祭天(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

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

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

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

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

为了彰显自己一统天下的功德,子偃决定改变自己的尊号、自称,和臣民们对于他这位皇帝的称谓,同时,还下令在朝歌城外五十里的淇水建造一座玄鸟台。

玄鸟台十分的壮观,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这且不说,光是台就高十二丈,殿宇百余间。

玄鸟台建成之日,子偃遂登上玄鸟台祭天。

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在华夏先民眼中,天地哺育众生,

是最高的神。天的人格化称呼是“昊天上帝”(亦有称“皇天上帝”,与之相对的地即为“后土”)。祭天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历代王朝都由天子来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祭天的祭坛一般为圆形(称为“圜丘”),寓意天圆地方。

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

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尸。

子偃在拜祭完毕之后,遂宣读祭文,曰:“予子氏讳偃,敢昭告于泰皇陛下——予生后世,起于天命玄鸟,上承天命,下顺民心。历三十载,终秉承先辈之遗志,荷皇天后土眷,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

“予为始皇帝,天下共主也,当……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功化之隆,永久无患。予祗承天序,谨用祭告。惟神昭鉴,我邦家。尚飨!”

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祭天。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

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

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