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桀宋 > 第158章 何为一国之君

第158章 何为一国之君(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最后是刘邦战胜了,还建立了汉朝,这就打破了旧有的贵族都是生的这种观念了。从此以后,改朝换代,臣子犯上作乱的事情多不胜数。

知道为什么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三个朝代,其国祚可以延续五百年以上,而秦汉之后的王朝却绝大多数都是两三百年,然后就亡国聊这个不变的定律吗?

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都不相信贵族都是生的了!

刘邦不过就是一个亭长,就能当上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咱凭什么不能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是汉高祖刘邦开了这个头的。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阶级,前者之贵族,皆系公侯伯子男,以及诸侯。

后者之贵族,多为大家世族。最显着的地方是,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贵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爵位。爵位可能是世袭的,也可能是非世袭的。象征贵族的是权势和力量。

中国自商代施行诸侯封建制度,即类同于西方贵族制。

《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子启听到了宋君偃的这一席话,眼珠子瞪得溜圆,就连正在驱使水牛犁地的子恒都不由得思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子启歪着脑袋问道:“君父,那我们为什么要到田地里来耕作呢?你看别的国家的君主和公子们,他们锦衣玉食的,吃饭出行都有人伺候,从来都不干这些粗活的。这是底层的农夫应该干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公室的贵族应该干的啊。”

听到子启这么话,宋君偃也不着恼,而是循循善诱地道:“启儿啊,那你认为我们这些贵族应该干一些什么事情呢?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生活殷实,确实没必要干这种农活。但是你想过没有,没有这些干农活的人,你所吃的米粟从何而来呢?”

“当然了,什么样的人就该干什么样的活,这个事情是没错的。可是启儿你想过没有,我们公室,我们贵族是统治庶民的,如何去统治呢?要恩威并施,刚柔并济,但是无论是恩威还是刚柔总要拿捏一个分寸吧?”

“夏朝的末代君王桀就是不知道黔首的需求,过于暴虐,他用的是威和刚,只会一味地使用威和刚的手段去统治臣民,就会遭到臣民的反抗,所以夏朝就这样灭亡了。过于仁义也不行,这个世道太乱了,乱世当用重典!”

子为王,下辖诸侯。如春秋楚国,本为子爵,因不满其国大爵,要求周王升其爵位未竟,于西元前704年称王。

汉代实行郡县制之后,为安抚改朝换代之功臣,仍时有分封之举,然已不如商周之系统。

自三皇五帝以来,夏启建国伊始,贵族都是生的这个共识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了。尤其是商周时期的大搞分封,子——诸侯——卿大夫——庶民,等级划分十分明确,跟西方的分封制差不多,即“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

当陈胜在大泽乡喊出了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便使得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产生了裂痕。

而秦帝国的覆灭,随后的楚汉争霸,其实就是一场贵族和庶民的战争,若是项羽胜了,改朝换代,则贵族都是生的这个理念还可以沿袭下去,庶民不敢逾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