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隋唐大猛士 > 第1101章 珍珠玳瑁无用物

第1101章 珍珠玳瑁无用物(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轻货换成铜钱和绢帛,这都是货币,货币就算集中到朝廷手里,可毕竟是要用出去,是用到各个地方,因此货币虽在流通,可总量没变,不会造成什么坏影响,顶多也就是京城官员和京城宿卫将士多领了点赏,导致物价稍稍上涨一点而已。

而如果交易成金银,那么运回皇家铸币局,铸成金银币后,再流通出去,那点金银币,其实对于整个天下的货币量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毕竟朝廷若不是钱紧,也就是货币量不足,也就不会把绢帛也充当货币了。绢当货币可不是因为使用方便,而仅仅是朝廷没有更多铜铸更多的铜钱而已,铜钱远不够使用,这才用绢为充当货币。

“臣妾想不到这里面居然还有如此多的学问。”

“那是自然,其实仅仅是一个货币,就大有学问,若能管理好货币,那朝廷甚至天下自然安稳。不过古往今来,真正能弄明白这货币,搞好这货币的却是不多的,甚至很多朝代,铸铜钱还亏本,铸的越多亏的越多,导致朝廷只能铸那些一当十甚至一当二十的钱币,或是铸那些含铜少的白钱,导致朝廷货币信息极差,市场上于是遍地私铸,最终导致的是市场的混乱,同时也带来朝廷税赋和财收的失控。”

罗成肯定不能这样搞的,那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其实就算是朝廷法定的货币钱、绢,甚至是金银币也一样是有这样的问题的,比如京城物价为什么贵呢?

就是因为京城有大量拿薪水俸禄的,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的现金,钱多自然就导致物价贵。而在乡下,百姓们拿工资的手,手里现金更少,于是交易也少,买的少,物价自然就低。

这都是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但是这个时代真正懂这个的并不多。

“让李辅国回来途中,放缓速度,沿途交易,把这些轻货都交易出去,换成钱、绢,就是金银铜也行,交易不完,还可以把船队分开,分别往江南、淮南、中原甚至是河北、关外、巴蜀、关陇等诸地交易。”

铸币亏本,朝廷认为是用铜太多,于是降低含铜量,甚至干脆一当十,结果给了私铸钱的利润空间,最终朝廷货币发行权和铸币的利润落入到了不法分子之手,百姓还深受其害,市场也跟着混乱。

“这样就不会导致贬值吗?”

“大量轻货财宝猛然都涌入一地,必然导致贬值,但是如果分散开来,其实还是能够吸收掉的,尤其是在短期内,信息没有那么通畅,市场上并不知道各地都涌入了这么多货物,于是对当地的冲击不大,但是,回头各地市场消息汇总起来,肯定还是会带来整体的跌价贬值的。”

不过那个就只是个市场反应了,罗成的东西已经卖出去了,不用担心贬值,他也没有折钱给官员充当俸禄或给将士当赏赐,因此朝廷没损失,官员或将士们也没损失,也许商人们有损失,但这是市场商业行为,有亏有赚,不能怪谁。

再一个,这些轻货并不民生用品,多是奢侈物品,因此其实也不会影响到普通的百姓。甚至有一个,这些轻货在全国市场上出售后,被大量人分散买入,其实也并不会马上又流出,只要不是短时间内的密集大量交易,其实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市场反应,带动价格下跌的。

这就和银行挤兑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不怕兑现,怕的就是挤兑,再大的银行,也怕这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