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隋唐大猛士 > 第148章 革职

第148章 革职(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于是乎,三言两语之间。

罗四就被革去了壮班班头一职,待抽满了二十鞭之后,才被杜如晦下令放下来,然后把他赶出了衙门。

张仪臣心里不满,却又有些无奈。

在这章丘县,虽说张仪臣这个县令是主官,可县令与县尉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从中央到地方,隋朝按其权限和职责范围区把官职分为四等,即长官、通判官、判官和勾检官。

“你说。”

“这罗四为人狂妄,下官觉得他并不适合担任壮班班头一职,我请求使君同意下官将此人革去壮班班头一职!”杜如晦提出了一个让张仪臣有些头痛的要求。

答应嘛,为难。

不答应嘛,同样为难。

一边是自己的班底部下,一边又是新来搭班子的同僚。

长官即正印之官,比如在章丘,县令就是长官。

通判官即审核并拟判之法官,判官即为审判官,勾检是检请官,这就是四等官制。

具体点来说,在一个县里,县令为长官,须躬亲狱讼。县丞为通判官,佐县令掌狱讼,县尉为判官,亲理庶务、分判众曹。主簿、录事为勾检官,主簿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纠正非违,录事掌受事发辰,检勾稽失。

比如说有县里有案件,步骤就是先由录事或主簿受理诉状并登录受理始日,检查诉状内容和案件事实,无失则将案卷移交判官的县尉审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克兄何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其实这罗四平时为人粗鄙了些,但本事还是有的,之前平乱剿匪也确实立了大功。”

杜如晦却不肯给这面子。

“既然罗四有这平贼剿匪的本事,那我觉得他可以留在郡兵营那边,衙门壮班这里不适合他。”

话到这个地步,就是不肯妥协了。

张仪臣也不能为了一个班头而得罪新来的县尉,尤其这县尉还是京兆杜氏嫡子,当朝工部尚书之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